查看原文
其他

蚂蚁不会凉,但你的借呗额度,怕是要大大降低了

小巴 理财巴士 2023-06-07



要不怎么说这是魔幻的2020,年初是新冠疫情,全民被迫强制宅家。


年末是蚂蚁上市,原本一路绿灯,但在临门一脚之时又被监管“悬崖勒马”。


先是马老师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“大胆言论”脱口而出,成为导火索,之后就开始了各种暗潮涌动,官媒纷纷发文回应。


然后,国务院的金融委会议也作出表态,说不能搞特殊化,要对金融科技进行全面监管。


再接下来,就是达到局部高潮,马老师还有蚂蚁集团的董事长和总裁,一同被四部门联合约谈,而且,银保监会在当日就发布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》的征求意见稿,可谓重磅打击。


最后,就是全面的高潮,蚂蚁在A股和H股都暂缓上市了,波及全民。


前两天还欣喜中签,打新成功的小伙伴,参与的钱也会被陆续退回。



我们常说电视剧狗血,但现实远比电视剧跌宕起伏得多......


这里面各种的瓜,这几天大家估计已经吃得很多了,有不少人说马老师因为口出狂言而惹得后面一身骚,还搞得上市也被延后,实在是位高钱多心态飘了。


但小巴觉得,能把阿里巴巴做到今时今日的马老师,又怎么会是仅仅因为情商低,就口无遮拦的人呢?


况且网络小贷征求意见稿出来的时间,竟是如此严丝合缝,这可不是说紧急出台,就当天能出来的文件,所以这因果前后,可能还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。


当然,网络小贷征求意见稿出来,对蚂蚁的业务来说肯定有影响的,但这不代表着蚂蚁就凉凉了,甚至从某些限制点看来,反而可能是有利的。


意见稿里面的一些管理办法,也是对咱们普通个人有影响的,所以今天就拣关键的几点来分析,再回答为啥有利。


比如第十三条,就对个人贷款金额做了限制。


说自然人单户小额贷款余额不能超过30万,也不能超过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1/3,选两项金额中的较低的那个,作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。


(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)


也就是说,如果你近三年年均收入就只有10万,那么你的贷款金额最多也就10万÷3=3万3左右。


小巴看了一看自己支付宝的借呗可借额度,是19万多,但小巴实际的年均工资收入是没有19万×3=57万之多的。


还记得总理在两会的时候曾经说过,咱们的人均年收入是3万,还有6亿人月收入就只有1000,而那些低收入的长尾人群,往往就是网络小贷的用户,所以按这个数来看,这些长尾人群的贷款金额,最高可能就1万那样。


虽然目前借呗还没啥动作,但等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后,大家借呗的额度怕是会大大降低。


当然,这个收入到底是怎么来算的,现在还没细则,但如果只认工资,那么估计影响就大了,对借呗业务做大也会有打击。


还有第十五条,也是堪称杀手锏,说在单笔联合贷款中,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能低于30%。


(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)


要知道,蚂蚁的小贷服务主要就是这种联合贷款的形式,和其他机构合作,蚂蚁不必怎么出钱,就是提供流量、数据或者催收之类的服务。


但经过这管理办法的限制,蚂蚁就不得不把出资的钱提高,把资金运作的杠杆率硬性降低了。


之前通过蚂蚁相当精妙的运作,可以把出资比例操控在不超过2%。


这两天不是还有人翻出当年黄奇帆市长说的话嘛,30亿放贷,银行借它60亿,这就有了90亿左右的资金,再通过没有循环限制的ABS反复发放,四两拨千斤,撬动起3600多亿的信贷规模和高额利润。


这里面的关键的运作工具ABS,也就是“资产证券化”,听着有点深奥,小巴可以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是什么操作,这个也是咱们熟悉的花呗、借呗之所以成为利润大头,蚂蚁能低成本撬动杠杆赚大钱的奥秘所在。


从本质上来看,花呗就类似于信用卡,借呗就是小额贷款,只不过在蚂蚁的金融创新下,把这些以往线下就有的业务,搬到了互联网上并普及。


你开通这俩功能后,分别由阿里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给你资金,而你借的这些钱,以后都是要还本付息的。


用花呗和借呗的人很多,每人借的金额也不太多,在加上实名认证等各种机制,对蚂蚁来说,就可以预期在未来的账上,会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、稳定的现金流。


正所谓“给我一个现金流,我就可以把它证券化”,此时ABS就派上用场了。


这些可以预期收回的贷款,就可以给到做资产证券化发行的券商,比如做花呗项目的券商,是德邦证券。


券商会对这个资金池里面的现金流,进行重组、分割、信用增级,做成一系列债券理财产品,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。


买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人,可以拿到相应的利息,而蚂蚁赚得就更多了,因为如果这些产品的利息有4%给到投资者,按借呗借钱要收10%利息来算的话,那么在这中间,蚂蚁就可以赚6%的利率差。


而且你想想,这些理财产品卖出去后,是不是又可以拿到那些新进来的资金,借给更多用花呗借呗的剁手族了?可谓是一边融资,一边放贷,赚钱机器转起来美滋滋。


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。


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,为什么蚂蚁可以用一点点钱,就撬起这么大的信贷规模,赚得盆满钵满,这也是金融可以快速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魔力所在。


但经过多次的资产证券化过程,也可以明显看到里面的杠杆是越加越高。如果处理不好,不就成了2008年美国那样的次贷危机。


而在这次的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,第十二条也针对这个问题,限制了杠杆率,要求通过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,融入资金的余额不能超过净资产4倍。


(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征求意见稿)


可以说是刀刀精准。


但回到小巴开头说的那个问题,蚂蚁是不是真要凉凉了呢?


上面那个关于个人贷款金额的规定,蚂蚁的授信额度确实是受到限制了。


但花呗和借呗本来的用户基数就大,而同领域的小贷公司为了合规,就是都要把规模做大的,从这个层面来看,蚂蚁做大是不是比其他的小贷公司做大,会更有优势?


还有,管理办法里提到不允许跨省经营。


但蚂蚁其实已经有跨省经营的许可证了,虽然许可证也要每3年重新申请,但现在还没取得这个资格的其他小贷公司(包括其他巨头,想从这领域里分一杯羹的业务),发展前景已经被大大削减。


实际上这个办法出来后,后来者和小公司估计就更没戏了,而大玩家蚂蚁,之前是利用监管套利,心里总觉得会有个定时炸弹,但现在就只要往合规上面靠就行了,然后再想办法提高利润,总体来看更有那种“大而不能倒”的意思。


经过这一系列约谈、暂缓上市的操作后,报道说蚂蚁表示会积极配合,拥抱监管,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长井贤栋在高层会议中表现相对乐观,估计人家的心态也是确实如此......


当然,就现在的情况分析,对蚂蚁持悲观或乐观的人都有,但咱们这些都只是吃瓜群众,外人言语罢了,小巴也必须说明以上分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
而落到个人层面,可借款金额如果真降低了,对于那些习惯透支消费的月光族来说,其实也是一件好事。


现在的小年轻们不少都是超前消费,借钱太方便,消费欲望是得到释放了,但却入不敷出,实际压力山大。


暂时的借钱不是不行,但自己的收入能承担起来是底线,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信用。




相关热文推荐给你
(点击以下图片直接查看)



加上星标防丢失


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~



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201106


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

转载请注明:

文章来源:理财巴士

微信公众号:LicaiBUS


点击“阅读全文”查看文章目录

 觉得有收获就点亮星星,

或点个赞给小巴鼓励吧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